中外學者通過一項隨訪時間超過13年,招募512,689名成年人,覆蓋中國10個地區的前瞻性隊列研究發現:細顆粒物(PM2.5)空氣污染長期暴露對心血管疾病發病有顯著危害作用。該成果為研究PM2.5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風險提供了重要的流行病學證據。
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闞海東教授與北京大學李立明教授、英國牛津大學陳錚鳴教授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獲得的成果,在線發表于最新一期國際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知名期刊《環境科學與技術》(《Environmental Science & Technology》)。
闞海東說,PM2.5造成的空氣污染近年來已有大量流行病學研究報道,其中包括對人群死亡和心肺系統 健康的負面影響。但大部分的研究僅關注PM2.5短期暴露的健康效應。由于中國人群隊列的構建起步較晚,與較發達國家相比,缺乏大規模人群樣本的前瞻性研究證據。此外,既往的PM2.5長期暴露研究結局多為人群死亡率,缺乏研究發病率結局的隊列研究證據。
為解決上述問題,聯合研究團隊在中英合作慢性前瞻性隊列研究(CKB隊列)基礎上,開展了PM2.5長期暴露與居民心血管疾病發病率的前瞻性研究。聯合研究團隊在中國哈爾濱、青島、蘇州、柳州、?5個城市和四川彭州、河南輝縣、浙江桐鄉、湖南瀏陽、甘肅麥積5個農村點位,招募了50余萬人群樣本,采用全人群被動疾病死亡監測和定期主動抽樣隨訪的形式開展研究,隨訪時間超過13年。
研究結果證實,PM2.5長期暴露可顯著升高居民總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,并且與某些特定血管疾病的發生顯著相關。PM2.5每立方增加10微克,居民心血管疾病總發病率風險增加4%; 男性、收入較高的家庭和使用不清潔燃料取暖的人群亞組風險值更高。PM2.5長期暴露與總心血管 疾病的暴露反應關系曲線呈近乎線性上升,且不存在明顯閾值。(完)
|